新闻导航
企业新闻 行业动态 本周聚焦 企业访谈 铝业科技 统计数据 展会报道 铝业知识 技术标准 本网动态 经营管理 贸易知识 成功人物

有色金属价格暴跌 下游行业压力山大

时间:2013-04-19 星期五 来源:中国铝加工网 作者:管理员 http://www.alu365.com


  4月18日影响金属行情的国际要闻一览

  4月18日国际宏观:

  世界经济,央行刺激举措将成为IMF和G20会议主要议题。IMF下调全球经济增长预测。
  美国方面,美国 就业参与率创34年低位,货币政策可逆转劳动力短缺。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决定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措施。
  加拿大方面,加拿大央行维持利率不变,承认经济完全复苏将晚于预期。
  日本方面,日本3月份商品贸易出现3,624亿日圆逆差,4月路透短观制造业景气判断指数由前值的-11改善至-4,3月份家庭消费者信心指数回升至44.8。
  欧洲方面,欧元区2月建筑业产出继续下滑。Egan-Jones下调德国评级。英国央行4月纪要表示QE阵营仍不变,反对者首提通胀顾虑,英国 失业率较前三个月失业率显著上。法国财长表示政府目标是到2017年实现结构性预算平衡。IMF称西班牙经济前景不容乐观。瑞典央行周三维持指标利率在1.00%不变。瑞士4月ZEW投资者信心指数大幅上升至20.0。
  亚洲,澳洲方面,新加坡3月经季调后非石油产品出口月率上升8.0%。
  澳大利亚,2月西太平洋领先指标月率增长0.6%。

  4月18日外盘概述:
  外汇方面,股市下跌美元走强,非美货币继续回落。欧元因欧洲央行降息传闻下跌,日圆在G20会议举行前下滑。美元指数上一收盘:82.65。人民币收市连续第四日创新高,升值预期极强加重客盘结汇。
  原油方面,布兰特原油价格连跌第六日,因仍忧虑需求。布兰特原油跌2.22美元,结算价报每桶97.69美元。美国原油跌2.04美元,结算价报每桶86.68美元。
  黄金方面,金价受实货买盘带动上涨,但后市料仍脆弱。美国6月期金跌4.70美元,结算价报每盎司1,382.70美元。
  海运方面,波罗的海乾散货运价指数续升,因巴拿马型船运费跳涨。波罗的海乾散货运价指数攀升5点或0.57%,至885点。
  全球股市方面,美国股市,全面下挫,苹果重挫一度跌穿400美元。道琼工业指数收跌138.19点,或0.94%,至14,618.59点;标准普尔500指数收低22.56点,或1.43%,至1,552.01点;Nasdaq(纳斯达克)指数收跌59.96点,或1.84%,至3,204.67点。
  欧洲股市,触及今年最低收位,因忧虑经济。英国富时100指数收低0.96%,报6,244.21点。德国DAX指数收跌2.34%,报7,503.03点。法国股市CAC40指数收低2.35%,报3,599.23点。
  亚洲方面,中港股市,内地股市受金融股拖累微跌,港股连续第四日下滑。东南亚股市,多数在强劲公司业绩带动下上扬,但泰国股市下跌。日本股市,收高1.2%,日圆重拾跌势带动出口股上涨。

4月17日国际金属交易情况

  铜价周三重挫逾3%,此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下调今明两年经济成长预估,令投资人对金属需求前景的担忧加重。
  另外欧洲3月汽车销售减少10.3%,汽车业是金属需求的一个重要来源。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三个月期铜大跌2.8%,报7,080美元,周二收报7,285美元,盘中一度重挫超过3%,至7,039美元。今年迄今,期铜大跌超过8%。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周二下调对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考虑进美国大幅削减政府支出和身陷衰退的欧洲最近遇到的困难。
  中国周一公布的首季经济成长数据不及预期导致铜价周一大跌。
  评级机构穆迪周二确认对中国政府债券的评级为Aa3,同时将评级展望从正面调整为稳定。本月稍早,评级机构惠誉将中国的长期本币信用评级从AA-调降至A+。
  美国周二公布消费者物价3月下降,为四个月来首次,且制造业产出亦下滑,增强了认为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美联储/FED)将维持货币刺激举措以加速经济成长的观点。
  供应方面,全球最大的铜矿智利的Escondida在截至3月底的九个月内铜精矿产量增长61%,2012/13年度产量势将增长至少20%。
  中国商务部周二称,附加限制性条件批准全球矿业商嘉能可收购同业斯特拉塔,条件包括出售铜矿资产及向中国客户提供精矿长期合同报盘。
  三个月期铅由2,065美元跌至2,022美元。三个月期铝收盘没有成交,买盘最后报每吨1,895美元,周二收报1,914美元,三个月期镍由15,705美元降至15,425美元。


4月18日上海期货交易所交易综述

 

       2013年04月18日周四,上期所上市品种除黄金上涨外,其余下跌。
  当日该所总成交量为707.52万手,总成交金额为4784.78亿元,总持仓量328.06万手。

 

  ◆有色金属品种
  期铜
  期铜合约大幅下跌。主力8月合约以50530元/吨收盘,下跌2110元(跌幅为4.01%)。当日15:00伦敦三月铜报价6893.3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比值为7.330,略高于上一交易日7.253,上海期铜跌幅略大于伦敦市场。
  当日全部合约成交170050手,持仓量减46358手至773348手。主力合约成交112446手,持仓量减37694手至329948手。
  期铝
  期铝合约小幅下跌。主力8月合约以14545元/吨收盘,下跌70元(跌幅为0.48%)。当日15:00伦敦三月铝报价1878.0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比值为7.745,略高于上一交易日7.639,上海期铝跌幅略小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78460手,持仓量减244手至239742手。主力合约成交26928手,持仓量增加3370手至48066手。
  期锌
  期锌合约下跌。主力7月合约以14290元/吨收盘,下跌70元(跌幅为2.16%)。当日15:00伦敦三月锌报价1848.0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比值为7.733,略高于上一交易日7.723,上海期锌跌幅略大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425582手,持仓量增7904手至349124手。主力合约成交216092手,持仓量减少4378手至144914手。
  期铅
  期铅合约下跌。主力7月合约以13755元/吨收盘,下跌380元(跌幅为2.69%)。当日15:00伦敦三月铅报价1995.5美元/吨,上海与伦敦的比值为6.893,略高于上一交易日6.859,上海期铅跌幅大于伦敦市场。
  全部合约成交752手,持仓量增加112手至5374手。主力合约成交282手,持仓量增加106手至1242手。


  ◆贵金属钢材品种
  黄金
  期金合约小幅上涨。主力6月合约以275.78元/吨收盘,上涨0.49元(涨幅为0.18%)。
  全部合约成交205862手,持仓量减6418手至123476手。主力合约成交157854手,持仓量减少14458手至69324手。
  白银
  白银合约下跌。主力6月合约以4710元/千克收盘,下跌102元(跌幅为2.12%)。
  全部合约成交758718手,持仓量减少8304手至232346手。主力合约成交659300手,持仓量减少11134手至172780手。
  
  ◆有色金属指数
  有色金属指数下跌。指数以2864.77点收盘,下跌91.68点(跌幅为3.10%)。


金属价格暴跌给下游行业造成负面影响

  自上周五以来,国际有色金属价格持续暴跌。上周五贵金属市场暴跌4.1%,带动大宗商品纷纷跳水。目前金价据最高点下跌幅度已超过20%。业内人士分析,在此轮有色金属下跌的行情中,上游原材料供应商利润承压,而下游部分企业在原材料采购方面迎来利好。但有分析人士表示,考虑到有色金属价格整体走低可能伴随市场需求的下降。市场规模缩小则可能对下游企业形成负面影响。
  统计数据显示,上周LME三月期铅上涨0.20%;LME三月期铜、铝、锌、镍、锡和COMEX黄金分别下跌0.01%、1.75%、0.48%、3.89%、0.63%和6.21%。从周一行情观察,有色金属价格下跌走势仍在继续。
  对于有色金属价格下跌的原因,市场人士认为,全球经济的走弱,以及中国经济发动机效应减弱是主要原因。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GDP增速为7.7%,低于市场预期。剔除通货膨胀的因素,中国宏观经济增速呈继续走弱的态势。
  市场之前一定程度上仍对中国经济增速抱有期望,但从目前宏观数据观察,中国经济已经面临回落。在经济回落的背景下,对资源类金属的需求必然减少。分析人士认为,有色金属行业的另一个症结是产能过剩。由于此前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升,导致上游供给不断增多,行业总体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由于近年来全球经济规模持续萎缩,市场对前期产能的消化仍需要一定时日。对于有色金属价格的后市走势,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目前全球经济难言全面复苏,中国经济增速又面临下滑,未来有色金属价格仍将是波段式下跌趋势。
  有色金属价格下降将对其上游的行业构成严重冲击,相关企业净利润面临严峻挑战。不过,部分下游行业的采购成本有望受益。但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经济下滑带来的市场需求减弱将对采购成本利好形成对冲,未来有色金属价格的下跌对下游行业的影响或低于业内预期。
  从产业面观察,电线和电缆行业需要采购大量的铜作为原材料,白电行业也是如此。自一季度以来,铜价的下跌幅度接近10%,这将对下游企业的采购成本构成一定利好。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下游行业的采购成本有望在有色金属下跌行情中进一步降低,但考虑到目前市场需求不足,其对企业利润的贡献仍有待观察。在中国经济增速低于市场预期、下游行业蛋糕整体缩小的背景下,仅靠原材料成本的贡献,其利润恐仍将难言乐观。

价格暴跌让有色金属行业陷产业“寒冬”

  行业分析师表示,从盈利角度观察,整体上2012年有色金属及各子行业的毛利率和净资产回报率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尽管部分子行业,如贵金属的金属产品价格上涨,但价格涨幅不能覆盖成本的涨幅,导致盈利能力下滑。
  从数据来看,截至2012年12月28日,有色金属价格综合指数为44398元/吨,较年初1月份大幅下跌了4197元/吨,年内跌幅为8.64%;而较2011年年末下跌了405元,同比跌幅为0.90%。
  从目前的统计数据来看,库存超十亿元的共有17家,包钢稀土、厦门钨业、中色股份等龙头企业都在这17家的名单中。
  数据显示,目前已发2012年报有色金属公司的平均毛利率只有8.16%,而2011年为12.79%。
  另外,有色金属公司运营方面情况也显示行业2012年普遍不佳,但小金属情况较好。 此外,行业整体的资产负债率小幅上升,从2011年的40%上升至2012年的41%。 这其中,基本金属板块资产负债率最高且上升幅度最大,小金属板块的负债率在连续三年上升之后出现下滑。
  据统计,在已发布2012年年报的公司中,净利润下滑达两位数的就有36家,占比超六成。其中中国铝业净利润下滑达3559.94%。而2012年净利润降幅超100%的还有焦作万方、精诚铜业、科力远、*ST中钨和常铝股份。即便是同期业绩增长的公司,水分也不少,多为非经常性损益所导致。如大元股份2012年扭亏,但扣非后的净利润为-3197.90万元,主营业务仍亏损。
  有业内人士表示,有色金属行业2012年身陷“寒冬”,但走向“春天”仍待时日。虽然宏观经济环境比2012年有所改善,但当前经济由弱复苏向强周期的行业传导,需要更长的过程,意味着行业的温和复苏仍需等待,可能今年三季度才看到。如基本金属方面价格进一步下跌空间可能有限,但高企的库存和供应面释放压力将加大制约金属价格反弹。

日本央行大放水影响大宗商品市场

陈克新


  近年来,发达国家掀起一轮又一轮的货币宽松浪潮,此次日本央行开闸放水,更是变本加厉,致使全球大宗商品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近期日本央行大规模开闸放水
  继欧洲央行无上限购债援助、美联储QE4之后,近期日本央行也开闸放水,宣布将用两年左右时间实现2%通胀目标,扭转长达15年的通货紧缩局面。日本央行主要手段是将基础货币量扩大一倍,到2014年底达到270万亿日元(约合2.83万亿美元),同时扩大购买更长期限的国债和风险资产。
  日本央行此次开闸放水,其货币宽松力度前所未有,远超欧元区与美国同行。按照境外机构(巴克莱银行)测算,新政策下日本央行每月资产购买额相当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1%,而美联储现阶段每月资产购买额仅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0.54%,这意味着日本央行的资产扩充速度高出美联储近1倍。
  日本央行开闸放水得到了部分西方国家的默认与支持,几乎听不到批评之声,包括在前不久召开的二十国集团(G20)会议之上。国家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对此也表示欢迎,认为这是为促进全球增长迈出的受欢迎的一步。
  西方国家这么做的主要原因在于:极度量化宽松是西方发达国家主流货币政策,反对日本就是否定自己;如果此项非常措施能够帮助日本摆脱经济疲软,也会有利于全球增长,大家都可从中获得好处。还有一点最为重要,即决策者们认为经济增长、扩大就业远比控制物价更为重要,况且通货膨胀并非眼前威胁。

  日本此举一定引发各国货币竞相贬值
  日本开闸放水势必导致日元迅速贬值。在日本央行公布消息当日,美元兑日元狂飙3.52%,此后持续上扬,居高不下。到4月上旬,已逼近99关口, 比较2011年10月汇率水平,累计涨幅在30%左右。与此同时,人民币兑日元也大幅扬升,其中 4月8日人民币兑日元一天就升值5%,4月16日人民币兑日元中间价又大幅升值1069点。对于日元后市,很多观点持看空态度。
  日元大幅贬值,当然有利于日本出口,增加就业,但却会引发其他国家货币相对升值,损害对外贸易,对此,其他国家政府不会无动于衷,势必加入本币贬值队伍中来。预计欧洲央行会积极跟进,以更宽松货币政策应对,比如下阶段降息、启动购债计划等。
  美联储虽然可以容忍日元、欧元一段时间内的贬值,甚至是较大幅度贬值。 因为这有利于增强美元避险功能,为今后更大规模的美国印钞与出售国债提供有利环境,但也只是暂时的。因为美元的持续升值势必损害美国长远经济战略利益,抑制出口、就业和经济复苏。
  因此一段时期后,美联储一定会以更大规模印钞来应对,由此出现世界各国央行竞相注入流动性、竞相货币贬值局面,有人因此将其比喻为货币战争。现今这种局面已经难以避免,即使信誓旦旦也无济于事。


  货币贬值意在轻松还债推动经济增长
  发达国家政府竞相印钞、贬值本币的做法,虽然因为彼此汇率对冲抵消,在扩大出口方面不一定会获得多少实际好处,但却可以借此大规模稀释既有债务含金量,以另类方式彻底解决沉重债务包袱,为启动消费,推动经济增长创造有利环境。这才是发达国家政府的最主要目的。
  目前来看,沉重债务已经成为阻碍全球经济,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最主要障碍。 现今世界各国都被沉重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从政府到家庭都要考虑削减赤字,存钱还债,致使当期需求严重不足,经济引擎有气无力。为此,世界经济发动机重新轰鸣的必要条件,必须甩掉沉重债务包袱。
  另一方面,相关国家累积欠下的债务实在是太多了。据有关资料,美联储、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自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扩大了一倍多,总计增长4.7万亿美元,日本央行此次开闸放水表明,今后各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表规模还会大幅攀升。如果加上地方政府债务、企业债务与家庭债务,其总债务在一些国家早已超出了年度GDP总值,甚至超出了该国资产总值。
  多年累积下来的天文数字债务如何偿还?如果按照常规方式,全体国民不吃不喝,全部国民收入都用来还本付息,势必导致即期消费极度萎缩,由此陷入恶性循环,引发全球经济前所未有大萧条,世界经济将会因此崩溃毁灭。
  为了卸下沉重债务包袱?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人们尝试了多种办法,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类:一是美国式“温水煮青蛙”,即通过大规模印钞,货币持续贬值方式,实现债务削减;一种是希腊 式“债务减纪”,债权人与债务国双方协商,100元债务只偿还70元、50元,甚至更少,希腊政府因此赖掉了75%的主权债务;再有一种是塞浦路斯式的“存款收税”,即所有银行存款均按一定比例收归政府财政,存款越多税率越高。
  上述三种削减债务方式中,后两种属于硬性赖账或掠夺方式,社会震荡很大,并且“自绝发债后路”,不会成为发达国家主要减债方式,比如塞浦路斯政府的“收税方式”,就因为各方面强烈抗议而夭折。而美国的“温水煮青蛙”方式,减债于不知不觉之中,因此将成为世界各国,尤其是本币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国家的最主要债务解决方式,其实这也是世界经济自救,避免前所未有大萧条,“害处”最小的唯一选择。

  极度宽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以来,世界各国纷纷祭出极度宽松货币政策,避免了前所未有经济大萧条。比如中国也是依靠4万亿投资,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否则,现今经济状况要糟糕许多。因此极度宽松货币政策也是有成效的。
  在世界各国极度宽松货币政策中,美联储宽松力度较大,反应较快,因此效果最好。这个世界金融危机始作俑者,其股市最先从低迷中摆脱出来,以“牛冠全球”佳绩,引发全球艳羡。不仅如此,美国经济还因为强劲的汽车销售、就业形势改善以及持续的房地产复苏,实现今年1季度经济的持续增长。与之相比,欧元区由于意见纷纭,迟疑不决,缺乏力度,至今还没有从疲软泥沼中摆脱出来,成为全球经济增长最大掣肘。
  正是上述正反两个方面榜样,使得日本政府放手一搏,企图以极端手段刺激需求,将日本经济从增长乏力、通货紧缩的困局中摆脱出来。


  全球商品市场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正是因为世界发达国家实施极为宽松货币政策,大量印钞注入流动性;正是因为世界发达国家将本国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摆放倒最优先位置,暂不理会未来物价上涨问题,尤其是否会向新兴经济体输出通胀;正是因为世界发达国家将本币贬值作为减债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手段;也正是因为印钞贬值,削减债务是避免世界经济崩溃的主要选择,因此未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势必遭遇前所未有的通货膨胀冲击。因为市场上商品只有那么多,可是同时间内涌进到这个市场中的货币量却是源源不断,越来越多。
  虽然近期内因为日元开闸放水,因为欧元区违约麻烦不断,美元避险功能增强,美元因此升值而暂时压制商品价格,也包括黄金价格暴跌,但终会因为美联储继续大规模印钞,因为世界几乎所有国家的竞相大规模印钞,全球大宗商品一定会出现“钱比货多”,而且多得多的严峻局面。对此,世界各国均有忧虑。
  为了对抗美联储的无止境印钞,尽可能地减少损失,全球一些主要贸易大国开始实施本币直接交易,或者是货币互换,这在一定程度上扭转商品贸易美元交易量的同时,也使得进入国际市场交易的货币品种与货币量明显增多,加大各国流动性注入政策对于大宗商品、对于所有商品价格的上涨影响。
  世界各国集体极度货币宽松,对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的推高性影响,不仅表现为上述所说的通货膨胀,还在于宽松货币政策终将刺激经济复苏,重新回归到正常增长轨道上来,由此增加大宗商品实体经济需求,改观供求关系。如果说,以往流动性泛滥所以未能马上导致大宗商品价格普遍飙升,主要印钞国家物价上涨并不明显,石油等原材料价格有时还会大幅下降,主要抑制因素在于全球实体经济需求乏力,在于投资者、生产者与消费者对于世界经济二次衰退的恐惧和疑虑。那么,随着今后世界经济进入较强复苏,实体经济需求增加,其流动性泛滥对于大宗商品的推动性影响,将会逐步显现出来,不可能无声无息地消失。

  存钱一定不如存物
  这里所讲的存“物”,是一个广义概念,即包括黄金、石油、矿石、金属、橡胶、谷物、棉花等商品,也涵盖上述商品的境外产能及权益。
  既然全球债务最终会以多种方式“一风吹”,而且严重通货膨胀会成为最主要的债务化解途径,由此推动未来商品价格大幅飙升。那么在这种情形之下,确实存钱不如存物。因为物资不能随意印刷,具有强大保值功能,并能在严重通货膨胀环境中实现相对升值。
  当然“存物”也有一定风险,比如自然损耗、仓储费用、占用资金利息等,但比较当今形势下庞大外汇储备(现金、债券)的含金量持续下降,其实永远不能使用,永远难以兑现,最终血本无归的“存钱”,其风险要小得多。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庞大外汇储备账面收益的增加而沾沾自喜。目前中国数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从其“含金量”,即所能购买的黄金与农矿产品实物数量,其实与十几年前差不多,可能还会更少,即使加上很可观的账面利息也是如此。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寻找新的途径,全方位构筑中国巨额外汇储备的安全壁垒,譬如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实物化。
  现在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因为世界经济不太景气,消费需求乏力而暂时低迷,同时供应量有较多增加,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天然橡胶以及一些重要农产品等,都比前期高位有较大幅度跌落,譬如石油价格回落到100美元/桶以下,铁矿石比距离200美元/吨历史高位还有很大距离,精炼铜与天然胶价跌落都已超过3成。我们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出台鼓励措施,加大国家(包括企业)购买与储备力度,稳步地将其庞大的外汇现金、债券储备,部分地转化为大宗商品实物储备和境外权益产能储备。
  实现中国外汇储备的适度实物化,应当是一个较长时期过程,不可一蹴而就。要统筹规划,稳步推进,每年买一点儿,积少成多。如果我们能够通过5年、10年,甚至20年的时间,将其数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的一半左右,或者是三分之一,转换成石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实物储备和境外权益产能储备,一些重要商品储备可以满足我国半年、一年、数年的使用量,届时将为全体国民积攒起一笔真正的巨大财富,进而大大提高中国的综合经济实力,提高我们的全球商品价格话语权。



相关新闻
更多
热门推荐
更多
中国铝加工网声明:
1、本网凡注明来源”中国铝加工网“的所有图片和文字及其它稿件内容,版板均为中国铝加工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与电话:010-51111338联系授权转载事宜;转载请务必注明内容来源:"中国铝加工网www.alu365.com"。
2、本网未注明或转载的,是为广大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读者参考。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一周内来电或来函联系。
热点透视
行情导航
最新展会
最新加入企业